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“国宝级藏品” 在西安美术馆展出

“国宝级藏品” 在西安美术馆展出

出自:西安日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4/25 21:02:53    点击率:1169

 内容摘要: 日前,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等地的国宝级藏品的复制品在西安美术馆展出,记者有幸近距离欣赏了《河上花图》、《万壑松风图》、《泼墨仙人图》、《庐山高图》等从五代时期到清末的部分经典书画作品,共400余件。
 
  梁楷《泼墨仙人图》

  日前,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等地的国宝级藏品的复制品在西安美术馆展出,记者有幸近距离欣赏了《河上花图》、《万壑松风图》、《泼墨仙人图》、《庐山高图》等从五代时期到清末的部分经典书画作品,共400余件。惊叹之余开始深思:中国传统书画有着永恒的魅力,但传统书法、国画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?怎样去欣赏?我们倡导学习传统书画的笔墨精神,传统书画的笔墨精神是什么?就此,我们走访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应一平,他以《河上花图》、《万壑松风图》等经典作品为例,指点我们领略传统书画的美――

  □记者 李珞

  看似画形 实则画心

  《河上花图》

  记者:清初著名画家朱耷的《河上花图》,我们应侧重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品读?

  应一平(以下简称应):首先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体验,其次从绘画意境去品读。朱耷是我国明、清时期一位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师,艺术表现手法新颖独特,这幅暮年所作的《河上花图》最具代表性。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《河上花歌》相配,集中概括并体现了八大山人一生的境遇和晚年的心态。

  记者:八大山人在后记里有:“自丁丑五月以至六、七、八月荷花落成”。这句话是在说明他作画的时间吗?

  应:康熙丁丑年,朱耷已七十二岁,岁月的坎坷让他承载了太多的深沉。《河上花图》实际上是朱耷对自身生活经历的写照。可以说,此作是经过几个月的构思、观察,落笔时基本是一气呵成。你看画面:卷首展现的荷花立于河面,枝挺叶茂,生气勃勃,隐喻画家初涉人世时的志向和热情。但随即就遇上了陡壁山坡,荷花只能从夹缝中生发,虽然仍显得旺盛,其实已经弯枝低腰,暗喻画家步入喧嚣尘世后即遇挫折。前面是崎岖的河床、枯木、乱石、杂草。随后,荷花渐渐稀疏、残败,暗喻画家人生之寂寥。续后的景致显得更加凄凉,一片荒芜的土坡与岩石,而不见一片荷叶,仅有几支兰草竹叶夹杂其中,象征画家的人生似乎已陷于绝境。瀑布、泉水也难以使之复苏盛开,这也寓意着画家的生命也像这荷花一般,即将在一派萧索中趋于终结。

  记者:您说他的绘画反映内心寂冷不灭的艺术激情,怎么理解?

  应:艺术是需要情感作为驱动力的。朱耷经历了明清更迭,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了热情,把自己所有的不平和悲愤都表现在书画中。八大山人曾这样形容荷叶:“撑肠挂腹六十尺,炎凉尽作高冠戴”,以喻人世间的情感隔阂犹如高悬的荷叶,无法逾越,也不想逾越。面对无数莲蓬,他发出了“乐歌行,泉飞叠叠花循循”的感慨。从侧面表白了自己对姹紫嫣红、多彩生活的向往和期盼。

  记者:如此看来,这幅《河上花图》应是代表八大山人艺术高峰的传世佳作?

  应:的确如此。这幅作品无论是在处理抽象与具象、写形与传神,还是直观与感悟、空间与时间等方面,它所凝聚的造型意象,笔墨表现,不仅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,更是树起了三百年来写意花卉的精神标杆。我们可依此比照当代花鸟画,从而发现其中精神性的缺失。

  可游可居 天人合一

  《万壑松风图》

  记者:南宋李唐《万壑松风图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奇峰耸峙,险峻巍峨。您能谈谈这幅作品的构图吗?

  应:五代、两宋以来的山水图式不仅气势逼人,而且大多中正庄严,“体格俱备”。这种“神明的静穆”与“高贵的单纯”的风格特点,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时期。李唐这幅《万壑松风图》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“全景式构图”。画面局部描写非常细致和深入,作者以高超的手段把它们统一到整体的气韵之中。当时,李唐正处于北宋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,在山水画上着重于近景与局部的表现,进而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,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。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,我们能够在很多山水画中看到这些绘画特点。

  记:读古代山水画,总是感到它们有的地方比较相似,这是为什么?

  应:那是古人对美的一种领悟和理解总结出来的造型“程式”,就是对天地自然的抽象概括。因此,读古画首先要理解古人的造型思维,具备儒学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的心态,品味卧游所带来的美妙意境。传统山水画不仅讲求可望、可行,甚至要能够可游、可居,只有在欣赏时把自己的想象融进自然中,用理性的中国文化契合“天人合一”的情境,才能在意象造型的形、色气场中呼吸、感悟,体会山水画的内在意蕴和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。

  超乎象外 无拘无束

  《泼墨仙人图》

  记者:梁楷《泼墨仙人图》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?它为何影响千古?

  应: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,体现南宋盛行的禅宗思想。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分道扬镳后,自辟蹊径,独树一帜,所创“减笔”画之杰作:画面“仙人”五官纠结一堆,宽袍大袖,露着大肚子,滑稽极了。简单几笔就抓住了人的神韵,例如仙人的腰带,仅仅四笔,但是肚子的形状和行走时衣带的飞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这幅画生动地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态,却不在意太多细节,这种自由潇洒的画法,在以后的中国绘画中称为“写意”或“泼墨”。

  记者:《泼墨仙人图》的风格与价值体现在哪里?

  应: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,表现了作者一种“超乎象外”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态度。画面上的仙人除了面目、胸部用细笔勾出外,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,完全不拘礼法,笔笔酣畅,墨色淋漓。充分体现了画家豪放不羁的性格,极尽嬉笑怒骂之态。画史记载,梁楷为人不拘小节,狂放不羁,且任性高傲,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,不肯随波逐流,有“梁疯子”之称。应该说,梁楷所画的不是“仙人”,而是他自己。

  记者: 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,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。

  应:气韵生动,这也是古代书画的精神内核,为了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,画家将头部和左肩的部份以湿笔渲染,他特别有意夸张了头额的部分,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,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,垂眉细眼,扁鼻撇嘴。五官仿佛都纠结到了一起,那双小眼醉意蒙眬,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,流露出对凡尘俗世的一丝嘲笑。

  记者:有时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高妙,《泼墨仙人图》几近完美地证明了这点。

  应:的确如此。画中简单的笔触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,也为传统人物画发展开拓了新境。他的画看似简单,却是经过了一生千锤百炼的成果。梁楷的艺术创作,无拘无束,表现的是最真实的自我。也许当时不被人们所了解,但以后却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画,尤其是写意人物画的发展。

  画为心印 以心造境

  《庐山高图》

  记者:《庐山高图》是“明四家”之一的沈周的代表作,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?

  应:沈周的绘画风格主要表现为三种:一是细笔;二是粗笔,画史上又称“细沈”“粗沈”;三是青绿山水。这幅《庐山高图》就是时年41岁的沈周为给老师祝寿所作,属于“细沈”绘画风格。

  记者:请您具体分析一下此图的笔墨技法?

  应:《庐山高图》主要借鉴了王蒙的笔法精髓,表现名山蓬勃氤氲的气象。全画布局气韵贯通, 布景高远深幽,缜密繁复。山石皴法多用披麻解索皴,浓墨点苔,墨笔丰健,运笔稍快,用墨较干,湿笔刷染,近山用短披麻皴,浑厚自然,与中部斜上嵴状山势相分处,用焦墨连皴带擦,行笔迅疾、准确,有韵致地用焦、渴之笔将山势推到面前。中间斜山梁处勾以次淡墨,用皴稍少,分层用淡墨刷染,墨虽浅但不显薄,通体色调灰白,造成中间有空灵之感而不阻塞。通观全图, 虽然以淡色为主,但渴、润、浓、淡、焦五色之墨的精彩效果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,丰实华兹,很见功力。

  记者:这幅“细沈”风格的作品,是否代表了沈周的最高艺术成就?

  应:不完全是这样。虽然《庐山高图》之类的“细沈”反映了以“明四家”为代表的“吴门画派”的最高艺术成就,但并不代表“粗沈”艺术风格的欠缺。加之“粗沈”画法鲜有人继承,更显得其“粗沈”风格更具个人特色,从而别开自家生面。
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